2018年第1期教育评估有关文件及领导讲话摘录 二维码
★深化“放管服”改革。持续抓好《教育部等五部门关于深化高等教育领域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的若干意见》贯彻落实。进一步规范教育行政审批,开展规范性文件清理。研制规范学位授予单位开展学位授权自主审核工作的意见。推进高校分类管理,研制高校分类设置标准,探索对省级政府新批准设置专科学校备案抽查。加强和改进科研项目和教育部重点人文社科基地管理。推进教育标准化工作。成立国家教育统计专家指导委员会,实施教育统计数据质量提升计划。加快推进教育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共享,提高教育政务服务水平。 强化教育督导。启动对省级人民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评价。实施中西部教育发展工作督导评估监测。提升中小学校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工作水平,做好第三批全国中小学校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创新县(市、区)认定工作。继续开展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督导评估认定,启动全国义务教育发展优质均衡县(市、区)督导评估认定。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确保2018年底校舍建设和设备采购任务“过九成”。鼓励和支持地方进一步扩大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实施范围。将中小学生欺凌防治工作纳入责任督学挂牌督导。 加强教育质量监测评估。开展第二轮全国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制定《中小学校管理与评价办法》。启动中小学素质教育督导评估试点。开展第二次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办学能力评估和高等职业院校适应社会需求能力评估。制定国家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评估试行方案。继续做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合格评估和专业评估。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开展本科专业认证,推动实现教育质量评价的国际实质等效。启动专业学位水平评估。建设高等教育全覆盖的质量监测网络和国家数据平台。 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向重点地区、重大工程、重大项目、重要领域输送毕业生,鼓励毕业生到国际组织实习任职。继续做好大学生征兵工作。会同有关部门实施好“教师特岗计划”等中央基层就业项目,鼓励毕业生到城乡基层就业创业。落实创新创业优惠政策,深入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广泛应用“互联网+就业”新模式,优化就业精准服务,加大就业困难群体帮扶力度。推动高校完善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逐步形成就业与招生计划、人才培养、经费拨款、院校设置、专业调整联动机制。 ——摘自教育部关于印发《教育部2018年工作要点》的通知(教政法〔2018〕1号) ★落实各级政府责任。教育部、国务院扶贫办会同有关部门建立工作协调机制,建立工作台账,定期召开调度会,研究解决“三区三州”教育脱贫攻坚有关重大问题,统筹推进相关工作。省级政府承担“三区三州”教育脱贫攻坚的主体责任,加强统筹组织,制订实施工作方案。地市级政府加强协调指导,县级政府统筹整合各方面资源,落实各项具体政策和工作任务。 严格考核督查评估。把实施方案落实情况作为教育督导重点任务,以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就学状况、资助状况、就业状况为重点,对“三区三州”教育扶贫工作实施进展和成效进行监测评价。根据脱贫攻坚督查巡查工作总体安排,将“三区三州”教育扶贫工作成效作为重要内容,对落实不力的地区和单位进行问责。用好精准扶贫第三方评估机制。 营造良好舆论环境。加大对“三区三州”教育脱贫攻坚宣传力度,组织新闻媒体广泛宣传教育扶贫各项惠民、富民政策措施,宣传先进典型,推广经验做法,形成常态化宣传工作机制。动员社会各界多种形式关心支持“三区三州”教育扶贫工作。 ——摘自教育部 国务院扶贫办关于印发《深度贫困地区教育脱贫攻坚实施方案(2018-2020年)》的通知(教发〔2018〕1号) ★充分利用大数据等信息化手段。构建可记录、可监控、可检查、可追溯的监测系统。出台《教育统计管理规定》,成立国家教育统计专家指导委员会,实施教育统计数据质量提升计划,保障统计资料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 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随机抽取检查对象,随机选派执法检查人员,抽查情况及查处结果及时向社会公开。不断扩大“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事项。 开展第三方评价。鼓励和培育第三方专业机构,支持专业机构和社会组织开展教育评价。完善监测评估体系,定期发布监测评估报告。引入市场机制,将委托专业机构和社会组织开展教育评价纳入政府购买服务范围。2018年,教育部将对“攻坚行动”实施成效引入第三方评价。 ——摘自《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加强落实工作的意见》(教党〔2018〕10号)★《意见》明确,2018年,要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狠抓落实总基点、攻坚克难总要求、“奋进之笔”总抓手,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要求加强落实工作,确保每一项“奋进之笔”都出成果、见实效,交出“得意之作”。一是健全落实责任分工机制。要健全责任链条,明确分级分层责任体系,坚持以上率下,形成一级带一级、一级促一级、一级督一级的工作格局。二是健全落实统筹协调机制。要健全内部沟通协调机制、跨部门统筹协调机制、省级政府教育统筹工作机制,强化分类管理、因地制宜,合理确定发展目标、发展步骤、政策措施。三是健全落实法治保障机制。要切实依法行政,加强制度建设,深化教育行政执法体制机制改革,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切实增强依法行政、依法治校的意识和能力。四是健全落实督查督导机制。要完善自查机制、督查机制,健全督导机制、督查督导工作机构,探索开展重点工作督查绩效评价试点,将督查结果纳入对领导班子、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内容。五是健全落实评估监测机制。要充分利用大数据等信息化手段,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开展第三方评价。六是健全落实奖惩机制。对工作落实有力、成效明显的地区和单位,在项目布局、以奖代补、资金投入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加强宣传引导,鼓励奋勇争先,大力推广先进经验。健全通报制度,健全问责机制,对落实不力、弄虚作假的,按照有关规定进行问责。 ——摘自2018年3月26日教育部网站:“改进作风 狠抓落实 写好教育‘奋进之笔’教育部党组印发《关于加强落实工作的意见》” ★加快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步伐。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的最新部署,教育工作的任务就是要全面振兴乡村教育。要抓均衡、夯基础、补短板。强化省级政府统筹,把学校布局与乡村振兴战略融为一体,持续推进全面改薄工作,重点督查“20项底线”要求和五年规划任务完成情况,确保今年底校舍建设和设施设备采购任务“过九成”,基本消除66人以上超大班额。全面加强乡村小规模学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建设,大力推进两类学校建设底部攻坚,力争2019年秋季开学前办学条件达到省定标准,让乡村小规模学校小而优、小而美。全面普及目标实现后,控辍保学成为重要任务,辍学高发区要“一县一策”制订完成控辍保学工作方案,锁定重点地区和重点学段,实施精准控辍。继续开展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督导评估认定和监测复查工作,实现全国85%的县(市、区)达到基本均衡目标,启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督导评估认定工作。要抓优质、促规范、提质量。制定《加强义务教育教学改革的指导意见》,推动规范教育教学秩序,创新教学方法,加强教研队伍建设,提高教学质量。开展中小学素质教育督导评估和中小学校管理评价,促进学校规范办学行为,开齐开足开好国家规定课程。大力规范校外教育培训机构,这件事迟早要做,迟做不如早做,小修不如大修。2018年要出台促进校外教育培训机构规范有序发展的意见,探索建立负面清单制度和联合监管机制,使其成为学校教育的有益补充者,而不是教育秩序的干扰者。这里,我要强调九年义务教育制度是《教育法》和《义务教育法》的明确规定,要严格执行。 ——摘自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陈宝生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健全监督管理机制。加强民办教育管理机构建设,强化民办教育督导,完善民办学校年度报告和年度检查制度。加强对新设立民办学校举办者的资格审查。完善民办学校财务会计制度、内部控制制度、审计监督制度,加强风险防范。建立民办学校信息强制公开制度、违规失信惩戒机制,将违规办学的学校及其举办者和负责人纳入“黑名单”。健全联合执法机制,加大对违法违规办学行为的查处力度,对违法违规办学行为实行“零容忍”。大力推进管办评分离,建立民办学校第三方质量认证和评估制度。民办学校行政管理部门根据评估结果,对办学质量不合格的民办学校予以警告、限期整改直至取消办学资格。 ——摘自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教育进一步促进民办教育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豫政〔2018〕6号 |